质量工作做久了,会深深体会到,与人沟通是多么重要。谁未曾和人一争高下,谁未曾和人红过脸,谁未曾因为一个问题而争论的面红耳赤,喋喋不休?
质量人由于其检验职能,监督智能,推动问题解决,改善及预防职能,难免与人发生争执或冲突,难免被人误解,难免被人看成是“找事儿”的对立方。这时,把握说话之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专业的质量人,应该更懂说话之道。
1
多问问题,多引导
“许多东西因为不发问而丧失。”
质量人整日与问题打交道,要分析改善,就要寻求各路资源。在问题调查过程中,我们需要与不同的人沟通,多方论证。此时,询问技巧很重要。好的方法是将一个大的问题拆分成多个小问题,引导式的询问,问题简单而具体,让人便于回答,不做聊天终结者。
将所有问题关联起来,最终找到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将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倒出来,问一句,是这样吗?
2
态度谦和,换位思考
沟通的过程中要保持谦和的态度,是对人的礼貌和尊重,让人更容易放下芥蒂之心,向我们反馈真实情况,说些实话。我们也要角色代入,将心比心,站到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更容易理解。
说话时多采用“咱们”,“大家”,“一起”等词语,可以拉近彼此距离,让对方知道我们是来一起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指责,抱怨,追究责任的。
3
陈述事实,客观公正
质量人在沟通过程中注意要讲求事实,将所见所闻如实描述出来即可。不要猜测,不要说没把握的话。
例如质量稽查活动中,到生产现场检查首检记录,员工说开班前做了首检但是记录没找到,我们可以将问题陈述为:现场未提供首检记录。而不是说,员工未填写首检记录,员工未做首检,诸如此类。
更不要有过多主观批判,“扣帽子”,甚至是言语人身攻击。例如:“太差劲”,“不负责任”,“啥也不懂”,“管理稀烂”等。这些话不应该从专业的质量人口中说出。
4
活用案例
想要将观点表达清楚,举一些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例子是很有效的。
有一次,客户投诉我们的产品标签错误,字符错了一位,而当我跟产品经理沟通时,他认为这不是我们单方面的问题,他一再强调,我们制作好标签模版后,发给客户进行确认,且得到了客户肯定的答复。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客户传递过来的信息是准确的,而为什么到了标签上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