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加快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起草了《关于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拟以规范性文件发布。现对该文件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5月10日。全文如下:
(十六)加快质量人才培养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推进质量品牌相关专业学科和课程建设,支持设立质量研究院、品牌研究院,培养高端质量和品牌人才。鼓励企业开展员工质量素质教育行动,培养质量骨干和技术能手,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支持专业机构开展首席质量官、首席品牌官、品牌经理等培训,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领军人才队伍。
(十七)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宣传的总体策划和系统推进,引导企业从注重成本转向质量为先,从满足产品和服务合格转向追求卓越,从单纯追求产品和服务高性能转向兼顾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消费友好等新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发展工业文化,促进实业精神振兴,倡导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神,培育优秀的企业家精神。组织开展质量品牌主题宣传和交流活动、树立中国制造质量品牌良好形象。
《关于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部署,进一步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按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工作会关于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关于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将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
编制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我国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制造业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仍然滞后于规模的增长,供给体系结构还不适应国际中高端产业竞争需求。要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品牌建设,2017年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对新时代质量提升行动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和短板,迫切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二
编制过程
2018年,我们对地方工信部门和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座谈,并听取了行业协会、大学、研究院所等单位意见。企业和专家普遍认为,由于质量违约成本低,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有所淡化、优质优价环境尚不完善是当前制约制造业质量提升的主要瓶颈。在此基础上,我们起草了《实施意见》草稿。2019年我们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结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我们重点对新一轮产业升级、技术变革以及智能制造等新的生产方式给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文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