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建设的过程都包括组织机构建立、职责划分、文件制定(制度、程序、作业文件等)、人员培训、危险源的辨识、管控措施的制定、过程控制、监视测量、绩效评价、隐患(不符合)整改、评审、持续改进等过程。因此,在两个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开展。
双重预防体系在GB/T 45001-2020体系中的应用
(以氯碱行业为例)
二者的管理思路一致,建设途径类似,在许多方面都可以相互借鉴,但本文仅以氯碱行业为例,对双重预防体系在GB/T 45001-2020标准“6.1.2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的评价”“8.1.2消除危险源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条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氯碱行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GB/T 45001-2020标准“6.1.2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的评价”条款中的应用
在GB/T 45001-2020标准中,给出了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和必须考虑的过程,但未给出具体的方法和文件要求。通过对《氯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的研究发现,该指南于2018年机构改革前发布,《实施指南》中危险源的辨识、管控、安全隐患的整改、应急救援等内容涵盖了GB/T 45001-2020管理体系中的相关内容。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可直接采用相关内容,其具体内容见《实施指南》《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条款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_ivw6.png)
氯碱行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GB/T 45001-2020标准“8.1.2消除危险源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条款中的应用
GB/T 45001-2020标准“8.1.2消除危险源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条款规定“组织应通过采用下列控制层级,建立、实施和保持用于消除危险源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过程:
消除危险源;
用危险性低的过程、操作、材料或设备替代;
采用工程控制和重新组织工作;
采用管理控制,包括培训;
使用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中,“5.3风险控制措施”中规定:“化工企业应依据DB37/T 2882-2016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和基本原则,并结合化工生产特点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5.3.1 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