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疫情已经波及了全世界。
其实跟这次病毒相比,我们还有一场更长期的“战役”,是人和算法的博弈。
现在人们的生活,正在被算法一点点吞噬。
那么什么是算法呢?
就是我们打开手机,各大平台通过算法摸索出每个人的喜好和标签,然后你越喜欢什么,就疯狂给你推送什么。
这是一套非常高明的推荐机制,它无限附和你内心深处的癖好,让你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吧,几乎每个人都沉溺在各种短视频、娱乐节目,这些浅层的刺激让我们“上瘾”。
于是,一件可怕的事就发生了:社会在飞速发展,人的理性和智商却在退化。
因为当一个人无限沉溺于这些碎片化的满足之后,就变的越来越不喜欢思考了。
根据生物进化的“用进废退”原则,人在某一方面越懒,这方面的能力就会退化,人的智商亦如此。
我们再来看一下,“上瘾”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大脑里有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当人被外界刺激愉悦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比如一个拥抱、一句赞扬的话,都会引起多巴胺的升高。
外界的刺激够强烈,人的身体就会进入到一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感官体验,感到很“爽”。
从普通的看热闹、笑话、美食等浅层次的体验,到抽烟喝酒等的中等层次,再到屡禁难止的黄赌毒,无一例外都能人带来“爽”的体验,并在一定的程度中使人上瘾。
更可怕的是:人是会对快感脱敏的,也就是说上瘾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
一个人要想一直获得快感,就得不断加强刺激的程度,你需要被更持续、更强烈的刺激,才能继续获得快感。
比如有的人抽烟,从刚开始是两天一包,到一天一包,再到后来要一天两包、三包。
鸦片、吸毒、色情、赌博都遵循这个逻辑。
有这样一个实验。
在小鼠脑中埋个电极,让小鼠踩踏板放电,每踩一次,电极就会刺激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兴奋。
结果小鼠以每分钟几百次的速度踩踏,直到力竭而亡......
因此,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刷短视频可以刷个一天不停,因为一旦停下来就会感到空虚。
最最可怕的是:这种“爽”的感觉,可以算法设计出来,这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算法让我们持续上瘾。
比如各种娱乐APP越来越多,大部分App的本质是什么?
他们用强大的运算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再在各种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不断的给你刺激,让你持续的“爽”,越来越离不开它们。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提到现在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叫“多巴胺实验室”的公司,对外宣称“能运用神经科学理论,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用多巴胺让你的 App 令人上瘾”。
他们为各种App 定制这样的服务: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和时间点设计“奖赏”,比如不断的惊喜和奖励,或物质或精神,从而提高用户的留存度、打开率和停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