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数据,其实也是为了节约用户的体验时间,能够很快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但大数据带来的转化率提升,总归是有限的,而且,如果后续服务跟不上,用户最终还是会离开你。
对于范志军在演讲中提到的场景优化,也是一样,所谓场景优化,就是未来三年,苏宁计划新开互联网门店15000家,而2018年就要新开5000店,到2020年门店数量实现20000家左右的规模。
这涵盖苏宁易购广场、苏宁小店、苏宁易购县镇店、苏宁易购云店,以及红孩子、苏鲜生精品超市、苏宁体育店、汽车超市、苏宁极物店等不同业态。
业态最终还是为了服务用户的便利性,所以,服务是零售行业最大的基础设施,也只有在服务领域死磕,才能让零售商彻底摆脱业态形式的纠缠。
总有人说什么线上优势线下优势,其实,范志军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
互联网或实体店不是区分渠道优劣的标准,服务于消费者的需求,才是零售商的根本使命。
比如苏宁46项服务承诺从购物、服务、配送、售后、客服、退换货以及绿色共享七个环节,这里哪有线上线下的区分?哪有业态的区分?这是一个对用户全流程需求的跟踪。
这样彻底的服务,也是需要代价的,记得去年苏宁COO侯恩龙在一次采访中说,仅仅是空调免费安装一项,苏宁每年就贴进去好几个亿,大家电品类,三分买,七分装,用的是否舒心,关键就在于安装!像空调这种,又属于高空危险作业,装不好,会非常闹心。
所以,巨头们死磕服务,不是说说而已,无论是京东选择了有限的几款免费安装,还是苏宁的全线安装,或者是其他零售企业的服务标准,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一场服务的持久战,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能不断扩大服务范围,谁才是最后的英雄。
所以,区分一个企业是先进还是落后,不取决于是否触网是否有门店,而是服务的能力。
这段话,是对所有零售企业的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