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很痛。对凡人如我而言,没有痛定思痛的过程,没有与旧“我”彻底决裂的决心,根本就不可能改变。
这种决裂近于死。所谓置死地而后生。
这才是我们称之为“归零” 的心态。
而且这并不是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地“归零”,不断地重生。
要知道,在我们忍受不了自己之前,客户早就忍受不了我们了。
所以当女车主跑到引擎盖上去哭,做为消费者的我们都感同身受,我们早就忍受不了出问题的产品,糟糕的服务,冷漠的态度,各方推脱的人员,绝望的办事效率,满腹冤屈无人诉的崩溃遭遇。
所以女车主一句:“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有天理!”振奋人心,让我们觉得天理和公义还与我们同在。
但是如果我们是奔驰方面呢?我们是不是还像那位女高管一样为自己开脱,觉得在自己公务繁忙的情况下已经尽力了, 客户不理解我们,客户事真多?嘲讽女高管的人,你会做得比她更好吗?
如果是4S店方面呢?他是不是觉得这车又不是我造的,漏油又不是我给弄漏的,凭啥要我承担责任?凭啥要我承担经济损失?
换言之,谁也不想摊上这档子事儿。
冷眼和托词背后,透露着对客户需求的无视、 忽视和漠视。我们口口声声说的以客户为中心,怎么一到关键时候,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以止损为目的了?
当我们与自我之恶和缺陷做斗争的时候,事实就是如此。不爆发这么严重的事件,我们不是还觉得自己挺不错,我们的销量节节攀升,就是有点“质量问题”也阻止不了购买大军吗?
岂知繁华中隐匿着危机,一朝倾覆,覆水难收。
企业现在都在学习华为,但却是华为的危机意识,造就了华为。危机意识来源于深刻的自省,而决心意味着对自我决绝地舍弃和革新。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想变没法变?因为决裂不彻底,决心不真实,决定不坚定,决策不正确。
我们为什么这么强调:管理者变革的决心,是因为,如果他不下这个决心,真的什么也改变不了。大家一切照旧,苟且安好。
有了决心,还要把你的决心,变成每个人的信心。通过教育,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责任是什么,达成共识,语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