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教育实践活动要确立一个较高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抓部署、抓落实、抓检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准确把握第二批活动的总体要求、实践载体、重点对象、组织指导原则、特点规律。这“五个准确把握”,为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成效显著,就在于高标准部署、严要求落实,做到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四风”问题之所以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原因也在于标准不高、执行不严。抓作风建设,就要贯彻“三严三实”,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让各环节工作落地有声,以实效取信于民。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水平的基础和产品认证的依据,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1、提升企业竞争力与话语权
行业引领地位: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表明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上的领先性,增强行业影响力。
抢占市场先机:通过标准设定技术门槛,优先定义市场规则,挤压竞争对手空间。
增强议价能力:掌握标准话语权后,企业在供应链合作、客户谈判中更具主导地位。
2、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
技术沉淀与选代:标准制定倒逼企业整合技术优势,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规范,加速技术选代。
研发方向引导:通过标准明确行业技术路线,减少重复研发,聚焦资源突破关键领域。
3、规范市场秩序与扩大市场
解决行业痛点:针对市场混乱(如质量参差不齐、恶性竞争),标准可快速填补监管空白,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扩大市场认可度:统一标准降低客户选择成本,增强市场对符合标准产品的信任,推动规模化应用。
促进产业链协同:标准可整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联盟,降低协作成本(如接口统一、兼容性提升)。
4、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
政策红利:许多地方政府对制定标准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税收优惠或项目优先支持。
招投标优势:符合标准的产品可能在政府采购、大型项目中获得加分或准入门槛优势。
5、强化品牌价值与客户信任
专业形象背书:参与标准制定是企业技术实力的权威认证,可提升品牌公信力,吸引优质客户。
差异化营销:符合高标准的产品可通过认证标识(如“符合 双团体标准”)形成差异化卖点。
6、职称评定、晋升
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技术要求之一:参与标准制定,具备标准起草的资质对于职称评定、人才认定及岗位晋升有极大促进。
7、科技项目加分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认定加分。
想要了解更多,请持续关注!